曹操墓葬里的人生真实
从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有三个功能:确认、补充和重建。 数据的客观性往往能导致很多历史被改写。 曹操高陵的考古资料从哪些方面证明了文献中的曹操?为这位风云人物增加了什么故事?有没有一个曹操的形象在文学中失传但可以重构?曹操高陵中的人骨大多是在后室下部出土的,身材矮小,相貌英俊。 曹操是墓中唯一的男性。 只能辨认出头骨、下颌骨、肋骨、盆骨碎片和股骨,出土时尸骨散乱。 其中,头骨出土于前房东部,靠近前隧道扰动土层;肋骨和骨盆散在前房和南房;其他残余骨如股骨分布在后房的扰动土中。 出土时,头骨已经裂成几块,只在面部留下碎片。 曹操在高陵的头骨进行考古,头骨和面部骨骼可以还原容貌,四肢骨骼可以计算身高。 如果不是面部骨骼,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出曹操的大致长相。 好在曹操的遗骨还有头骨和下颌骨。 从下颌骨上的两颗牙齿,我们知道曹操生前有严重的龋齿,因为其中一颗牙齿有个洞。 根据股骨长度,曹操身高可能只有1.56米。 通常情况下,人体长骨的长度与人的整体身高直接相关,按股骨计算的身高误差最小。 甚至考虑到各种因素,几乎可以肯定曹操身高不足1.6米。 下葬的时候,曹操本来是躺在里屋的木棺里的,木棺本来是在一个石棺床上的。 不幸的是,木棺已被毁坏,石棺床被盗。 考古队打开墓室时,只在里屋发现了石棺床留下的6个方形痕迹。 在后屋发现了三种铁棺材钉。 其中大棺钉长达27.5厘米,可以推断曹操的棺椁很厚。 在里屋还发现了一块大的铁装饰板,上面有铆钉,背面有残留的山毛榉,可见曹操下葬时躺在沉重的棺材里。 在曹操高陵发现的钉子和帐篷构件以及在石碑后室发现的三种铁帐篷构件表明,棺材上覆盖着由丝绸制成的深红色窗帘。 证据来自墓中埋藏的“料疏”(石棺),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尺宽五尺长绛丝登高帐,自承”。这块石碑可以和墓中出土的铁帐篷相互印证。 在后屋发现的石浮雕中,有瓦片和门柱部分。 瓦当上饰云纹,这是东汉末年的特征,符合曹操的时代。 由此可以推断,棺床的围合部分,可能是用房屋做成类似宫殿的结构。 曹操高陵(很可能是棺床的一部分)出土的石刻、瓦片、屋顶碎片考古队打开墓室时,墓室内部涂了一层薄薄的白灰。 白灰中夹杂着麻纤维,部分区域有明显的工具痕迹。 在前、后房四壁上部发现多层吊钉。 其中,前室铁钉外端呈圆形,孔内有腐烂的钢丝绳残渣;后主房的挂钉外端是钩状的,推断可能是用来挂窗帘的。刚开始的时候,墓室里可能会挂着复杂的窗帘。 曹操下葬时,他的安息之地被精心装饰。 后室是墓室中最重要的空室,但它只是整个墓室的一部分。 这座“四室两厅”的坟墓由巨大的青石铺成,用四种不同类型的青砖建造。 共有740平方米的建筑,神道向东。 这是车英神曹操的最后安息之地。 曹操在墓中的姿态虽然短暂,但并没有掩盖他的进取和卓越的一生。 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碑记录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辉煌。“虎大戟”、“虎大刀”、“虎短枪”的气势和气势,透露着他毕生的追求和理想;铠甲与宝剑齐头并进,可见他一路走来的不易。 东晋史学家在《魏春秋》中用“貌短神巧”四个字来评价曹操,准确而简练。 曹操的日常生活人们熟悉的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或文学家。 日常生活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墓中随葬的物品,包括《物疏》中所列但溶于土中的有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曹操生活的一面。 白衬衫、绛裙、紫绡配穿曹操的葬服,包括衣、衫、帷、裙、袍、帷、臂、帽、袜、巾。 上身穿什么,下身穿什么,头上戴什么,手里拿什么,第一步推什么,都有。 从面料看,有丝、绢、绢、绢、绢、锦、绒,颜色有绛、黑、猩红、紫、白、红、黄、绛白。 多姿多彩,就像曹操丰富多彩的人生。 服装或材料:白练单衫两件,直领一件,初绯,熏绯两件,伊,两图一件 裙子:“白裙一”“白裙自配”“绛白复裙二” 穿:“绛袍”、“紫袍”、“黄袍”曹操高陵出土的礼服石。曹操在遗令中曾告诉后人“敛衣葬于邺西山” 我相信这是曹操平日穿的衣服。 他喜欢穿白色和紫色,偶尔也穿红色(丹)和紫色的衣服。 六角石碑中,有一块刻着“黄绢袍锦盟主” 在礼仪场合,他可能仍然穿着黄色的丝绸长袍和织锦领导人。 有学者认为,六角石碑中的“绛而薄”、“紫而黄而薄”类似于今天的丝带。 无论是丝带还是毛衣,推测都是在礼仪场所佩戴。 其色调完全符合曹操的性别、年龄和个人喜好。 曹操似乎更喜欢裙子分开的衣服,他的墓里还埋了很多钩子和搭扣的碎片。 钩子是铜做的,搭扣是铜和铁做的。 曹操高陵妆香出土的钩扣。曹操穿衣需要镜子。 墓中物品清单包括“第一台镜”,随葬品中有一面错金铁镜,与清单相符,并有“第一绒巾”、“第二斤胡子粉”。 “胡粉”是当时化妆用的粉。 此类物品与曹操的仪容仪表有关。 曹操化妆也需要香。 现代人追求的是“小资”,但香可能是曹操每天的功课。 香的证据有两个:一是墓中出土有“香包三十双”的六角石碑,肯定是原来就有香的味道,可能随着埋葬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分解;第二,曹操高陵出土了一块陶香,也可以作证。 曹操高陵出土的香火,一定是曹操平时在屏后化妆,因为他的随葬品清单中有“一尺五寸两叶,一绛边”和“三尺五寸两叶,一画屏”。 汉代一尺,只有23厘米左右。 这两个屏幕一大一小。由于没有发现实物,不知道这里的“一尺五寸”和“三尺五寸”是指宽度还是长度。 “两片叶子”的意思是“两把扇子” 如果“三尺五寸”是指其中一扇门的宽度,那么这个物件就很大,应该是日常使用的。 曹操高陵还出土了一个箱笼,一把镊子,三把剪刀。这些都是日常用品,不奢华不夸张。 曹操高陵出土的骨尺、刀尺、金银、玉珠,还有少量曹操高陵出土的金银器皿。 这些金银物件不是单一物件,而是某些物品的装饰物,不排除是盒子、笼子等物品的装饰物或扣件。 有理由推测,石屋(石泉)所列的埋衣不太可能露天放置,且有箱型收纳工具。 曹操高陵出土的金饰银饰,曹操高陵的随葬品中,有少量玉器、玛瑙、水晶。 除了破碎的玉璧和一块玉,其余都是珠子。 包括四颗玉珠、两颗白玉珠、一颗黑玉珠和一颗玛瑙珠。 这些玉珠的原始用途需要进一步研究。 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石和玛瑙另外曹操的发型很难知道,但他明显是用发夹固定头发的。 墓中出土了一枚陶簪。虽然它是阿明瓷器,但它可以解释曹操通常的头发固定方法。 曹操戴着戒指 墓中出土的戒指是铜制的。应该不是陪葬品,但可能是曹操平日穿的。 曹操高陵出土的陶簪和铜环曹操睡觉时用的是“运河枕”。 证据有二:一是物品清单中有“曲振义”,二是安丰乡公安局从盗墓贼手中收缴的物品中有“吴伟王昌用过的安慰石” 军事生涯东汉已进入铁器时代。 此时的武器不再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矛,而是让位于铁剑、铁刀、铁箭。 在防护武器中,铁甲已被广泛使用。 曹操高陵出土的铁器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铁碎片有4000多件,包括武器、工具和家用器皿,其中武器最为完整。 武器的种类有刀、剑、蓟、箭、匕首、盔甲和头盔。 该墓共出土4片刀刃碎片,可能属于3把不同的剑。 铁刀分大中小三种,包括4把大刀,2把中号刀,11把刀,都已经断了。 此外还发现了一批刀柄,多把刀、剑的背面有刀鞘或鞘留下的朽木痕迹。 经过检测,刀和剑都是钢制的。 曹操高陵出土的剑、刀、匕首曹操高陵出土的小铁刀和曹操高陵出土的大铁刀,箭形各异,可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途。 铁甲出土时散落在每座墓被扰动的泥土和淤泥中。 有单片装甲,更多的被腐蚀胶结成一大块,保留了原结构的装甲残余。 大部分指甲片都是鱼鳞状编织。 据统计,已经出土了3000多件铠甲。 与盔甲有关的铁文物,以及铁护胸和垫肩的铁甲片。 铁甲墓出土的另一种防护武器(潘伟斌供图)是铁甲,即头盔。 出土的时候断成了好几块,外表还是红漆。 墓中锈迹斑斑的铠甲、铁刀、铁剑,见证了曹操一生中的许多生死时刻!对这些武器的解读,应与同墓中发现的“吴伟王昌用虎戟”、“吴伟王昌用虎大刀”、“吴伟王昌用虎短枪”等石碑相对应。 想必这四千多件铁制品中,一定有曹操生前“经常使用”的戟、刀、矛、盾。 “常用”的武器,是曹操一生的写照。 透过这个甲胄,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率领三千健将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崛起,伐董卓,扶帝,号令群臣,杀吕布,灭袁绍,平乌桓,征马超,把中国北方纳入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物。 在曹操被赋予“书案一”称号的高陵出土的几十块石碑中,有一块刻有。 这种属于“送书”性质的石碑,记载墓中有文字记载的案件。 在东汉的墓葬中,陶井、陶灶,甚至陶楼、陶猪、陶水田,都是很正常的,但从来没有文字记载的案例。 所以书案是曹操的个性化陪葬品。或许这个书案曾经陪伴他出入部队。 个性化的陪葬品包括一个陶瓷砚台。 在曹操高陵出土的六边形石碑中,有两块分别写着“莫兵书”和“莫姜连汉书”。 虽然清理出来的标本中没有墨汁实物,但是墨汁作为一种有机物,一定是在土壤中分解了,但是有石碑,当年的随葬品中一定有墨汁。 此外,还有一块六角石碑,上面刻着“墨台一碗写字水”,不排除与书写用具有关。 砚台和陶砚(明器),陶砚和墨块能干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也许短歌、苦寒、杜冠山和尚墨桑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老马卧虎,志在千里;一个高尚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保持着崇高的理想 “这是曹操晚年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在曹操的高陵里,有一盏铜灯与他合葬。 我们仿佛能看到曹操晚上读书。 曹操高陵出土的铜灯,一个常年患头风的老人,领导着一个国家。 外面有强敌,记忆中却有隐忧。 他的人生会承受怎样的压力?但他从未失去统一国家的意志。 只有看到墓中出土的“王常用慰石”,才能真正理解曹操的“虽贵寿”。 剑甲书案陶砚相伴一生。 人们不要奇怪,曹操曾经对《孙子兵法》做过注解,把自己的军旅生涯和文人习气完美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成为政治家、军事家、作家?偶尔,曹博草高陵的一个六边形石碑上刻着“床撑蒲”几个字。 快普(音chū pú)是继柳博之后的一种博剧,东汉后期以投掷的方式流行。 东汉儒生、著有《竹浦赋》的马融,曾提到“宣彤先生昔日游京都,德有备。”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白子里》记载,当时有热爱围棋、随普而弃政事的人,也有打猎饮酒而忘平常事的人。 可见,当时的洛阳,吐蕃是非常流行的。 曹操也是凡人。 长期的军旅生涯,有时候需要娱乐来打发寂寞。 曹操高陵中发现此物,说明曹操平日有此嗜好,同时也透露出曹操的血液中充满了天天求胜的雄心壮志。 车马千里行,需要出行工具。 曹操高陵出土了一批车马。 包括镀金铜盖弓帽、镀银铜伞箍、铜伞帽、铜耳钉等。,确认随葬品中至少有一辆马车。 墓中还出土了两枚铁马衔和两枚马(金淑),均已折断。 想必也是马车用的。 同墓出土的一块六角形石碑上刻有“马车上有四维、一尺三尺五寸长的帐篷结构”,与上述马车装饰物一致。 第一排:镀金铜盖弓帽(3枚)、铜伞箍(1枚)、铜栓(1枚)、第二排:镀金铜拉片(2枚)、镀金铜位圈(2枚)、第三排:镀金铜钉(5枚)马衔和马。 铁铃是汉代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郑白渠古文献歌描述魏晋时期的劳动景象,有“如云,渠为雨”之句 曹操随葬铁铃,让人想起他在许昌推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的举措。 连年战争,拼的就是经济。 无论是亲自耕种还是作秀,用铁制农具埋葬,都是曹操在墓中重视农业生产的体现。 为酒而歌,为酒而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难多了。 大方一点,难忘一点。 如何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但是把它浸在酒里? 青青绿绿,悠悠在心头。 但是为了你,我一直思考到今天。 呦呦鹿鸣,野苹果。 我有客人,吹笙。 清如明月,何时能忘?烦恼由此而来,无法断绝。 越奇怪越没用。 畅所欲言,怀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鸫南飞。 绕着树转三圈,能靠什么树枝?山永远不会太高,海永远不会太深。 周公吐食,天下归心。 一首《短歌行》,道出了曹操的野心、理想和一点点无奈。 《一首短歌》的第一句“当酒是歌,人生几何”,直接表达了一个人的心意。 历经乱世的曹操,渴求智慧。他想用自己的几年时间获得人才,让世界回归他的内心。 远大的志向和艰难的追求,让他爱上了酒。 曹操饮酒在墓葬中得到证实。 曹操下葬时,随葬了51个耳杯。 耳杯又称羽杯,是战国至魏晋时期人们饮酒的酒器。 曹操高陵中的耳杯虽然是陶制器皿,却是用来在来世“侍奉”墓主人的。 耳罩共有51个,分为大、中、小、微四种,其中大耳罩有32个,占了大部分。 除了饮用器皿之外,在曹操高陵还出土了陶鼎、陶甑、陶豆、陶勺、瓷罐、一个陶制马桶和两个陶炉。 陶瓷厕所是一种方便的设备,同时也养猪。 陶炉当然是用来加工食物的。 陶厕所意味着提供肉类,陶炉意味着食品加工,瓷缸意味着储存。 这种器皿相互配合,可谓“酒肉俱全”,至少间接反映了曹操的日常饮食和生活。 曹操的一生可能就这么简单。 生死搭档曹操高陵发现了两个女人的头骨,一个50多岁,一个20-25岁。 从头骨的形状来看,两位女性的头骨形状都很好,因此推测其颜值很高。 根据测量,两位女性的股骨都是37.6厘米。推测他们身高差不多,应该不超过155 cm。 他们是谁?西汉时期,皇帝和皇后一般在同一个墓地挖两个墓,分别埋葬,形成“不同葬点”的关系,如北京大保台的西汉墓。 东汉时期,夫妻开始合葬,如河北定县的常陆夫妇墓。 这种埋葬方式被称为“同墓共葬”或“同穴共葬” 曹操高陵被墓主人与两个女人合葬。在墓中,这两个女人单独住在一个侧室里,可见她们的地位不低,也没有被当作侍女对待。 所以,她们的身份首先要从文献记载中地位较高的“曹姑娘”身上找,其中就包括曹操的妻子。 曹操身边的女人主要见于文献,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等。 其他女性虽然有记载,但事迹不详。 丁夫人是曹操的第一任妻子,刘夫人是曹操的第一个孩子。 刘夫人英年早逝,留下儿子曹昂。 曹昂是丁夫人养大的。 当曹操征讨张绣时,曹昂不幸被杀。 丁夫人每天都在哭。 曹操受不了丁夫人的哭闹,就开车把她送回了老家。 丁夫人很固执,最后没有和曹操和好。 2号人头骨(左)和3号人头骨(右)曹操的妻妾中,卞夫人最贤惠。 因此,卞氏在曹操所有妻妾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卞氏是郎街(今山东临猗北)人,家世并不明显。 曹操年轻时在家乡娶了卞氏,后来带着她一起走了。 每次曹操征讨,卞氏都用军队照顾他。 卞夫人有曹丕、曹植等兄弟。 曹昂死后,长子曹丕等人被视为曹操的掌上明珠。 卞氏谨慎而正派。 曹丕被立为太子时,卞“怒而不变,乐而忠信”。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死前一年,卞夫人被立为皇后。 卞后勤俭不华丽,体恤民间疾苦,也为曹操所赏识 文献中提到的另一位刘夫人是曹昂和清河长公主的母亲。 以上,卞夫人极有可能是高陵女子。 考古学中人骨的年代鉴定存在误差范围。 人类学家无法将1800多年前的死者年龄精确到出生日期。 高陵两位女性的标本是头骨,没有骨盆、四肢骨等资料可查。 颅骨的年龄鉴定主要是关于牙齿与颅骨之间的骨缝,但这两个指标都有局限性。 其中一名女性20-25岁,这很好理解,但另一名女性50岁以上,不能简单理解为“50-55岁” 因为人类头骨上最后一个骨缝是闭合的,没有骨缝可以观察。 所以鉴定年龄是“50岁以上”,但实际年龄可能是60岁以上,甚至更大。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明确记载,卞夫人死于太和四年(230)五月,葬于高陵七月。《魏书注》裴松之说,卞夫人生于东汉三年(160),由此推算卞夫人约70岁,在人骨鉴定的年龄范围内,史料明确记载葬于高陵。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是,在对曹操高陵进行“二次发掘”的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曹操下葬后不久,墓葬被第二次打开的证据。 这似乎更能印证文献中卞侯葬于高陵的事实。 扁侯死于五月,葬于七月。两个月内两次打开曹操的高陵,把边侯安排在曹操身边的侧室,是完全可能的。 但近年来考古人员发现,在曹操高陵东北发现了一座大墓,比高陵晚了一点,断了墓地的东北角。其形制具有魏晋高标准的特点。 由于未被发掘,此墓主人不能排除是边侯。 所以,高陵侧房的大龄女子到底是谁,至今存疑。 那个20-25岁的女人是谁?年纪轻轻的她,显然不可能是边侯。 为曹操生下曹昂和清河长公主的刘夫人成为“重点嫌疑人” 刘夫人死于建安初年,可能迁葬于高陵。 然而这只是猜测,这个年轻女子的真实身份很可能成为一个永恒的谜。 两个女人,各享一棺,独住一室,陪着曹操,受到了极大的礼遇,算是一辈子的风景了。 曹操一生清白,被很多人称为“汉奸”。 曹操高陵的发现,最大的“贡献”就是澄清了对曹操“篡位”的指责 是的,曹操没有篡位。 直到他去世,正如记载的那样,他只是“王维”。 曹操的身份体现在墓葬的规格和规模上。 比如前室后室“四角”的结构,非普通东汉人可以使用;就随葬品而言,最能体现曹操帝王身份的是后房发现的蓝宝石。 翡翠玉石整体呈扇形。 中间有密集的蒲纹,边缘有光滑的窄边,出土时已断成几段。 残存部分弧边宽5.1厘米,厚0.5厘米,修复后直径约16.5厘米。 这个规格无疑是皇帝用的。 汉景帝用的玉璧,直径也是16厘米。 一石簋和三石璧出土于同一座墓中。石圭的长度和石璧的直径都超过了28厘米,这也反映了皇帝的地位。 此外,曹操高陵后室出土一件玉剑格,玉质极好,上面有锈。剑格孔径约4.85 cm,也能体现王者身份。 然而,在墓中的所有文物中,最直接体现曹操身份的是归兴石碑。 曹操高陵出土了10块形制完整、易于辨认的龟形石碑,上面刻有“吴伟王昌打虎大戟”、“吴伟王昌打虎大刀”等字样。 为什么簋形石碑上刻着“吴伟王昌用……”是吴伟的国王而不是魏武帝还是武帝?这种根本的区别,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曹操至死都只是“王”。 既然是“王”,那就比“帝”差一级 有人以曹操的高陵为例,有12件陶鼎与之陪葬。所用鼎数与后汉《礼记》“东园秘器”中皇帝所用的“十二钵”一致,说曹操下葬时用的是天子之礼。 其实曹操葬的是鼎,和建寿陵是不一样的。 后者是曹操自己安排的,前者用鼎埋,实际上是曹丕做的。 曹操下葬八个月后,曹丕称帝,这是历史事实。 作为对皇位早有兴趣的曹丕,为父用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曹丕的所作所为并不意味着曹操被称帝。 曹操在世时,汉献帝曾许诺他“为天子树大旗”,但他终究没有称帝。 你既然没有称帝,怎么能“篡汉”呢?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一件事:公元219年,曹操死前一年,魏在邺城讽刺了一次反曹叛乱。 叛乱平息后,大臣们对曹操深感委屈。 曹操投身汉朝,却有人暗算他。还不如干脆废了狄咸,直接当皇帝。 于是“劝退”的声音无处不在。 前将军夏侯惇说得最直接:众所周知,汉朝的运气越来越差,一个新的王朝正在崛起。 自古以来,能杀民而使民俯首称臣者,当成为天下之主。 你从军30多年,功勋无与伦比。 当了皇帝有什么好犹豫的,因为要服从天命,服从民心。曹操的回答是:如果命运让我有可能当皇帝,我最好向周文王学习(专心辅佐皇帝)。 曹操一生清清白白。 曹操高陵出土的12件陶鼎(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馆长供图)埋得很薄,打了一辈子仗,英雄无数。 曹操死惯了。 他平静地面对自己的死亡。 他生前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守陵”。 关于埋葬地点,他供认在《叶之西》中选择了“不毛之地”和“以高为据”;关于陵墓的修建,他坦承“不封树木”,“不藏珍宝” 他的墓虽然用了很多石头,但都是从别人拆的石头神龛里“回收”来的;与同时代人比比皆是的巨大坟墓相比,曹操,也就是王维,只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占地约740平方米的安息之所。 随葬品中虽也有“黄蜜金二十饼,白蜜银二十饼,亿元五万元”,但主要是生前自用。 墓室里,墙壁是白色的,虽然有窗帘,但没有画壁画。 他确实是一个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老人。 他的明器都是陶器,简单普通。 生前戒奢俭用,不华丽的习惯已经完全确定了。 随葬品中的“香囊三十双”,使人想起了他在遗书中的嘱托:“香可与夫人同享”,他还说:“不要把我剩下的衣服、皮衣藏起来。如果你不能,你的兄弟们可以分享他们。” 曹操在《过山》中感叹“奢靡是最大的恶,节俭是普遍的美德” 曹操高陵的疏物中,有一件刻着“四被” 这个记录似乎在暗示曹操生前的节俭。 在《内诫》中,他以教训的口吻对妻妾们说:“我的衣服和被子都有十年了,每年都不能不注意。”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盖了十年的被子,只是每年都要脱下来洗,破了再盖。 曹操死后,儿子曹植一辈子惦记着勤俭持家的父亲,哭个不停。 他一边哭,一边说父亲死时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离开了。 墓中见到的曹操遗言和随葬品,与他早期反对“淫”是一致的 反对浪费是他的生活原则。 写《三国志》的陈寿给曹操的总评是:毛(曹操)用他的智慧称霸天下。 他既懂得秦国申不害、商鞅的谋略,又有韩非子、白起的实用技术。 他按需用材,按需寻物,讲情谊有心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总能抓住机遇,成就大事。 这是因为他懂得把握大局。 所以,不得不说,他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绝世英雄!在考古发现的支撑下,我们不妨依托历史文献中的“正史”资料,还原这位“绝世高手”的完整生平